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29卷  第3期

Graphical Contents
2014, 29(3).
摘要(574) PDF(681)
摘要:

 

 

 

 

 
 
 
宇航级炭纤维评价表征
杨云华, 潘月秀, 冯志海, 石 松
2014, 29(3): 161-168.
摘要(1154) PDF(915)
摘要:
分析了世界各国高性能炭纤维评价表征研究现状,简要总结了中国高性能炭纤维评价表征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航天领域对炭纤维“指纹冶性指标、特征性指标、本征性指标、离散性指标和工艺性指标的评价要求。 展望了中国高性能炭纤维评价表征研究发展方向。
弯曲疲劳后 4D-C/C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及热膨胀性能
Wajed Zaman, 李克智, 李 伟, Hira Zaman, Khurshid Ali
2014, 29(3): 169-176. doi: 10. 1016/ S1872-5805(14)60132
摘要(783) PDF(758)
摘要:

采用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在压力为 75 MPa 下制备出 4D-C/ C 复合材料,并进行高温热处理。 研究静态和动态加载条件下,材料沿厚度方向的弯曲性能及断裂行为。 结果表明,循环次数达到 10×10 5 次、频率为 10 Hz 时,材料的临界弯曲疲劳极限是静态弯曲强度的 80%。 静态弯曲加载情况下,C/ C 复合材料失效机制取决于试样底层炭纤维的取向。 循环疲劳载荷作用下,其失效机制包括基体开裂、纤维-基体界面弱化及纤维断裂。 复合材料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界面结合强度降低,并释放内应力,故增强了纤维拔出以及复合材料的假塑性,疲劳加载后其剩余弯曲强度增加 10% 左右,而模量降低。 疲劳载荷引起材料基体缺陷和裂纹数量的增加及纤维断裂,削弱了长度方向上的热膨胀,使材料热膨胀系数降低。

单纤维复合材料体系界面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郝建伟, 肇 研, 罗云烽, 王 琰, 陈 达
2014, 29(3): 177-185. doi: 10.1016/ S1872-5805(14)60133-5
摘要(733) PDF(834)
摘要:

针对微脱黏测试建立细观力学模型,通过模拟纤维从树脂微滴中的拔出过程评价炭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为了深入理解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微脱黏方法测试不同湿热环境条件下炭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 结果表明,湿热老化会导致界面剪切强度下降,吸湿达到饱和后界面剪切强度也会趋于稳定。 在实验的基础上,基于内聚力界面单元建立脱黏过程的数值模型以表征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评价实验参数与界面特性的关系。 微脱黏模型还为宏观力学性能的数值分析提供包括界面相在内的必要的实验参数。 微脱黏测试的有限元分析表明刮刀夹持位置、热残余应力以及湿热条件均会对界面应力分布产生影响。

还原氧化石墨烯 / Mn3 O4 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曲江英|李雨佳|李传鹏|石 琳| 邵光华|高 峰
2014, 29(3): 186-192.
摘要(988) PDF(1374)
摘要:
以改进的 Hummers 法所制氧化石墨烯/ 硫酸锰(GO/ MnSO4 )悬浊液为原料,原位合成 GO/ MnO2 复合物,再经低温热处理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 Mn3O4(rGO/ Mn3O4 )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改变 GO/ MnSO4 悬浊液中 MnSO4 的质量含量实现 rGO/ Mn3O4 复合物中 Mn3O4 质量分数的可控调变。 该法充分利用氧化石墨烯原液中的锰离子,可节省原料,同时可避免氧化石墨烯繁琐的分离过程并简化实验步骤。 所得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展现良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在饱和 K2SO4 电解质溶液和 50 mA·g -1的电流密度下, Mn3O4 质量含量为 88% 时其比电容达 284 F·g -1
高压条件下块体碳纳米管的制备
Pamela Andréa Mantey dos Santos, Ivana Zanella, Tania Maria Haas Costa
2014, 29(3): 193-202. doi: 10.1016/ S1872-5805(14)60134-7
摘要(717) PDF(1947)
摘要:
分别以高纯碳纳米管(MWCNTs)、未纯化 MWCNTs 和盐酸纯化 MWCNTs 为原料,铅(Pb)和石墨(Gr)为压力传递媒介,在 4 GPa 和 7. 7 GPa 高压和室温条件下制备块体碳纳米管。 其直径约为 6nm,呈圆柱形块体。 采用拉曼光谱仪、X鄄射线衍射仪、氮吸附仪和透射电镜表征样品。 结果表明,含有 MgO 催化剂杂质的未纯化 MWCNTs,以 Pb 为媒介时,在 7. 7 GPa 下可获得最佳压缩样品。 高压可引起 MWCNTs 压缩和剪切应力。 Pb 容器作为准静压传递媒介可提供更多压缩应力,同时杂质能作为黏结剂,从而有利于得到致密化度较高的 MWCNTs。
3-硅羟基-1-丙基磺酸 / 聚氧乙烯十八烷基胺为外壳的可流动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能
张 曦, 郑亚萍, 兰 岚, 杨海成
2014, 29(3): 203-208.
摘要(772) PDF(800)
摘要:
采用 3-硅羟基-1-丙基磺酸(SIT8378. 3)和聚氧乙烯十八烷基胺(Ethomeen18/25)在酸化多壁纳米碳管表面上生成长链壳层,相当于“溶剂”, 使碳纳米管在没有溶剂时,损耗模量 G″高于储能模量 G′, 具有流体特性。 结果表明,长链分子接枝于碳纳米管表面使碳纳米管的直径增大,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 16. 03%。 碳纳米管在去离子水中稳定分散,渗流阈值为 5 mg/ g。
菠菜叶基分级孔活性炭作对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欧玉静, 彭 超, 郎俊伟, 朱丹丹, 阎兴斌
2014, 29(3): 209-215.
摘要(803) PDF(1439)
摘要:
采用 KOH 活化高温裂解的菠菜叶,制得分级孔活性炭。 低温氮气吸脱附表明利用 KOH 活化所制活性炭材料含有微孔、介孔和大孔,且比表面积高达 2616 m 2 / g。 FE-SEM 和 FTIR 表明,分级孔活性炭呈颗粒状,且表面含有富氧官能团。采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GC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技术,对分级孔活性炭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 在三电极测试体系中,分级孔活性炭在 CV 曲线中呈现良好矩形特征的双电层电容行为;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 1 A/ g 下,其比电容值为 238F/ g。 利用该分级孔活性炭所组装的水系对称双电层电容器,其电压可达到 1. 2 V,同时具有可观的能量密度,较高的放电倍率及良好的电化学充放电稳定性。
ZnO 掺杂碳量子点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硝唑
严拯宇, 肖 岸, 吕 华, 刘 贞, 陈建秋
2014, 29(3): 216-224. doi: 10.1016/ S1872-5805(14)60136-0
摘要(620) PDF(1007)
摘要:
以活性炭为碳源,采用化学氧化结合 ZnO 包覆的方法制备新结构碳量子点,其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 结果表明,甲硝唑对鲁米诺鄄高锰酸钾体系具有增敏作用,同时能有效猝灭碳量子点的荧光,以此建立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硝唑片含量。在最佳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甲硝唑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其线性为 7. 5×10 -4 ~2. 5×10 -8 g/ mL,线性相关系数 r=0. 9996, 检测限 CL =1. 08×10 -10 g/ mL。
纳米 TiO2 掺杂炭膜的制备及其 CO2 分离性能
王 婵, 黄 彦
2014, 29(3): 225-230.
摘要(758) PDF(836)
摘要: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聚乙二醇为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含球形 TiO2 纳米粒子的溶胶,将其与碳前驱体聚糠醇均匀混合后涂敷于多孔 Al 2O3 基体表面,最后经炭化处理制得 TiO2 -C/ Al 2O3 复合膜。 采用 SEM、TEM、XRD、粒径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定炭膜对 CO2 、N2 和 CH4 的渗透性能。 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能有效控制钛酸丁酯的水解,不仅有利于形成粒径小而均匀的球形纳米 TiO2 粒子,而且可促进 TiO2 粒子在聚糠醇中的均匀分散。 TiO2 粒子的掺杂明显提高了炭膜的 CO2 渗透率及渗透选择性。 其中,CO2 渗透率、CO2 / N2 选择性和 CO2 / CH4 选择性分别可达 7. 0 ×10 -8 mol·m -2·s -1· Pa -1 、34 和 64。 TiO2 的掺杂有利于产生更多渗透通道,但也会阻断炭材料本身的渗透通道,因此 TiO2 的掺杂量存在最佳范围。

不同 pH 值下 Pt-Sn /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
王永祯|王 勇
2014, 29(3): 231-235.
摘要(852) PDF(1068)
摘要:
以氧化石墨烯、SnCl 2 、H2PtCl 6 和乙二醇为原料,利用多元醇一步还原法制备高负载量的 Pt-Sn/ 石墨烯催化剂,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加入稀 HNO3 进行酸处理。 通过 XRD、ICP、TEM 及循环伏安分析不同 pH 值酸处理下,Pt-Sn/ 石墨烯催化剂形貌结构、成分和电催化性能,讨论 Pt 和 Sn 颗粒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率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 pH 值时石墨烯均为良好载体; 随酸处理程度的增加,Sn 含量相应增加,复合材料对乙醇的电催化活性逐渐提高。 在 pH 值为 2 时,Pt 和 Sn 金属颗粒形成最佳协同效应,催化活性提高了 1. 2 倍。
纳米金刚石增强光固化复合树脂中的逾渗现象
楚亚卿, 仝 毅, 黄风雷, 张同来
2014, 29(3): 236-240.
摘要(681) PDF(846)
摘要:
采用 3 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刚石与树脂基体、光固化剂和其他填料复合,合成光固化复合树脂。 探讨纳米金刚石对光固化复合树脂挠曲强度、固化深度等性能的作用规律。 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可显著地增强树脂的挠曲强度、弹性模量等机械性能,但也会降低树脂的固化深度。 发现纳米金刚石对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增强作用中存在逾渗现象,即当纳米金刚石含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会导致树脂的机械性能明显降低。 性能最佳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应该选择粒径为 220 nm 的纳米金刚石,其添加量在 0. 15% 左右为宜。